美俄局势大变,普京没求助中国,810架无人机出动,乌政府大楼起火

Connor 火必pro官网下载 2025-09-09 2 0

就在欧洲26国酝酿向乌克兰派兵之际,俄罗斯的导弹和无人机如雨点般落下,炸毁了铁路桥梁、能源设施和政府大楼。普京用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袭击,向西方释放了最强烈的警告信号。泽连斯基连夜呼救,但欧洲真的敢出兵吗?

观察者网消息称,仅仅过去一周,特朗普就突然公开表态,称正在考虑对俄罗斯启动“二级制裁”。

同日,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NBC节目中的发言更显咄咄逼人:“我们正加大对俄施压,并呼吁欧洲盟友共同行动。一旦欧美联手,就将展开一场‘俄罗斯经济能撑多久’与‘乌军前线能扛多久’的竞赛!”

这番话几乎毫不掩饰地将美西方战略意图摊牌。

三年多的俄乌冲突打到今天,正在演变为一场耐力的比拼——要么俄罗斯国内经济先崩盘,要么乌克兰军队在前线彻底溃败。

美俄局势大变,普京没求助中国,810架无人机出动,乌政府大楼起火

现在,俄罗斯内部经济究竟能否顶住欧美越发严厉的制裁,仍是未知数。

但尽管压力巨大,普京却并未向中国开口求援,反而公开表示将向中国“全面供应军用重型发动机”,并强调这类技术是“俄罗斯的强项”。

有分析指出,普京政府当前的对华策略显得极有分寸:持续示好、加强技术协作,但在最关键的战局议题上绝不“道德绑架”中国。

这种既靠近又不捆绑的外交手法,显示出克里姆林宫仍在试图靠自己稳住大局。

事实也确实如此,近日,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了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空袭。

环球网消息称,乌克兰空军通报,俄军一夜之间发射了810架“沙赫德-136”自杀式无人机、4枚伊斯坎德尔-M弹道导弹和9枚巡航导弹,攻击范围覆盖基辅、波尔塔瓦、敖德萨等关键地区。

据悉,基辅市政府大楼首次遭到直接打击,总理办公室所在区域燃起大火,浓烟笼罩市中心。

展开全文

美俄局势大变,普京没求助中国,810架无人机出动,乌政府大楼起火

乌方称,大火是由被击落的无人机残骸坠落引发,但这也暴露了俄军具备直接“斩首”政府核心的能力。

除了象征性的政府建筑,俄军还重点打击了战略基础设施。

波尔塔瓦州的克列缅丘格铁路桥——连接第聂伯河两岸、每日通行18列北约军火列车的枢纽——被精准炸毁。同时遭袭的还有铁路车辆段、变电站和敖德萨黑海港口。

有消息透露称,这些地点都是北约武器中转的关键节点。俄罗斯正用行动证明:它不仅能突破乌军防空系统,更可以随时切断乌克兰的生命线。

这场袭击的时间点意味深长。在普京结束访华行程后不到48小时,俄军的报复性打击就呼啸而至。

此前,普京刚刚对欧洲发出直白警告:“只要北约军队出现在乌克兰,就将被视为对俄宣战”。

这句话是说给法国总统马克龙听的——他不久前刚宣布,欧洲26国已讨论向乌克兰部署陆、海、空部队。

美俄局势大变,普京没求助中国,810架无人机出动,乌政府大楼起火

普京用导弹划下红线,而欧洲的回应却显得犹豫而分裂。

虽然马克龙高调宣传“26国派兵计划”,却未公布具体名单和时间表,被质疑是在“虚张声势”。

事实上,欧洲内部对派兵存在严重分歧:德国、意大利等国明确反对,东欧国家虽主张强硬但军力有限,而美国的态度更是模糊——特朗普虽口头支持乌克兰,却始终拒绝派兵。

欧洲是否愿意为乌克兰冒全面战争的风险?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。

这种情况下,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处境愈发艰难。

他刚刚拒绝了普京将会晤地点定在莫斯科的提议,还讽刺“不如来基辅谈”,但现实是,俄军已控制顿巴斯大部分地区,前线乌军兵员枯竭、节节败退。

基辅遇袭后,泽连斯基紧急向欧洲求援,呼吁“尽快落实派兵”,同时罕见向中国喊话,希望中方参与保障乌克兰安全的对话。

美俄局势大变,普京没求助中国,810架无人机出动,乌政府大楼起火

但这真的是在寻求调停吗?大家都看得出来,基辅真正想要的,是借中国影响力施压俄罗斯停止进攻。

中国在这场冲突中的角色愈发关键。尽管西方多次施压,中国始终拒绝制裁俄罗斯,坚持和平谈判的立场。普京访华期间,双方签署了多项能源、经济合作协议,中俄战略协作更趋紧密。

在此背景下,泽连斯基的“中国牌”其实很难打响——中国不可能为了乌克兰牺牲与俄罗斯的关系,更不会介入西方与俄罗斯的地缘博弈。基辅的呼吁,更像是一场绝望之下的外交试探。

战局发展至今,乌克兰的颓势已难以掩盖。

乌国防部情报总局发言人近日承认,冲突“可能持续到2026年底”——比此前预计的2025年更长。这意味着乌克兰需要承受更长时间的战火、更沉重的人员伤亡和更严重的经济崩溃。

而俄罗斯则凭借伊朗无人机供应和国内军工增产,逐渐占据战场主动。无人机群袭击成本低、效果好,乌军防空系统难以招架,西方军援也越来越跟不上消耗。

未来几个月的关键,仍在于俄乌战场与经济战的走向。

如果乌克兰军队真的出现大规模溃退,欧美是否将进一步升级援助?如果俄罗斯经济显示疲软,普京会不会调整战略甚至谈判策略?特朗普对俄政策是否将彻底转向?

评论